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我欲扬明 > 第五十章 凄惨兵祸

第五十章 凄惨兵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高得功等人的辛苦没有白费,何心隐已在每日照例都有的筵席上表示,要将靖难军军容严整、操练得法的情形据实上奏监国,奏请对各位有功将佐予以褒奖,令高得功等人喜出望外,纷纷称赞“钦差何大人”“明察秋毫,不愧为国之干城”。

话虽如此,何心隐终归还是不放心,决定再到徐州周边驻扎的各处军营实地巡视一番。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也想看看靖难大军的战备情况,便欣欣然随他同去。高得功等人一边称颂“钦差何大人尽心王事,堪称人臣楷模”,一边却以乱民聚众为寇,道途不甚太平为由,百般劝阻。不过,这样的说辞被何心隐冷冷一句:“八十万大军驻扎于此,竟还不能弹压区区暴民么?”挡了回去,他们心中暗暗叫苦不迭,却也无法阻挠奉有令旨的“钦差何大人”,只得派了大队的兵士随行护卫,并行文城外各处军营,做好迎接钦差巡查的准备。

徐州城是中原重镇,素有四战之地之称,城池东西长,南北窄,如同横亘在中原大地上的一艘巨大航船,城坚沟深远非一般的州县可比。靖难军自高得功以下,所有的人都知道,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的一场大战迟早都会来,而这一战不但关系到靖难的成败、新明朝廷的存亡,更关系到他们每一个人的荣华富贵、身家性命,因此在徐州城的四郊,尤其是靠近北方的这一面,驻扎了重兵。一眼望去,只见黑压压一片营寨,绕着城池一直延伸而去,无数旌旗在营寨上空猎猎飞扬,好一派肃杀的气氛。

更令人为之惊叹的是,这些营寨可不是普通的临时军营,有不少修筑了土城,即便没有来得及建土城的,也都立下了木寨,远比一般的军营更加坚固和讲究,尤其是靠近北方的那一面,矗立着一道用成排的巨木筑成的高墙,顶部也象永久性的城池一样,有女墙和走道,可以登高观察敌情,也可以架设大炮迎击来犯之地。不知道是不是专门为了迎接钦差巡视而特意做了准备,徐州城下的各处军营都将战备的架势做足了十分,在军营之中,不但有无数兵士正在军官将佐的带领下操练演武,更支着不少炉灶,炉膛里火光熊熊,一些上身**、满面烟灰的工匠正在那里叮叮当当忙碌着锻制炮弹和兵器。看到这样热火朝天的战备场面,令何心隐他们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不过,他们的良好心情并没有能维持多久。

大概高得功等人从来就没有想到过竟然会有一位钦差会主动提出到前线视察,他们在兵力部署上按惯例将自己的亲兵驻扎在城中,一些堪称精锐的营团驻守城外,而那些杂牌的、不堪一战的部队就被远远地打到了前哨阵地,也没有通知这些军营做好相应的准备。因此,当何心隐他们继续往北走之时,看到的景况就远不是在城郊所看到的那样让人放心令人振奋了。

尽管早就知道号称有八十万之众的靖难大军是临时拼凑起来,并靠着强征壮丁来充数的;尽管早就料定一年前还是朝廷正规军的他们,如今虽然换上了写有“靖”字的号衣,也一定会遵循明军的惯例吃空额;但是,当何心隐出其不意地查访了几处驻扎在城外远郊的兵营之时,他们才知道,实际情况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要严重的多。军容不整、兵械残破自然是不消说的,还严重地缺兵少将。比如他们曾点验过一个号称千人的军营,实际兵员不过三、四百人,却令人惊讶地养了一大群的妻妾奴仆,不但军官如此,连普通士兵也不例外。而这部分不该出现在军营之中的人,日常生计自然是靠冒领的那一部分空额的粮饷来维持。此外,几乎所有远离徐州城的军营,都没有象靖难军的三位正副统帅说的那样,官兵们正在严加操练,整军待命;而是在酗酒、赌钱、争吵、斗殴,使得一处处用木栅栏围起来的、支满了帐篷的军营,看起来就象是一个贼窝,甚至连贼窝都不如,只是一群随意凑在一起的流氓乞丐集体聚居的地方而已……

同样的,尽管史册及前人的诗文之中,对于战争的破坏性,以及百姓在战乱中遭受的苦难有过各种各样的描述,不可谓不详尽;但是,当三位青年士子亲眼看到遭遇战火之后的城镇村庄之时,他们才知道,实际情况远比书上记述的要严重的多。靖难大军所过之处,常常整个城镇、整个村落都被洗劫一空,有的干脆被烧成一片焦土。来不及逃到他乡的老百姓,最幸运的,也只是逃匿到山中或野外,否则就难以逃脱被残杀、被凌辱、被**的命运。而那些逃匿到山中或野外的人,当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就会现他们原来所拥有的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在春荒的季节将无以为生,于是不得不再度逃亡。在这样的情形下,饿死、自杀的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一家男女老少一同投缳自尽的。侥幸活下来的百姓,躲在破壁残垣下等死,见到前呼后拥迤俪而过的大队人马,他们甚至不愿意抬起那须蓬乱、面目浮肿的脑袋,朝这边看上一眼。何心隐表明了查访民风的巡按钦差的身份,百般询问,他们却怎么也不肯说。直到何心隐赶走了那些目露凶光瞪着那些人的随行护卫,才有人开口向他们述说当时的种种惨况。但是,尽管提到不堪回的往事之时,他们是那样的悲痛,哭声震天,几不欲生;可是,很少有人要求“钦差大老爷”为他们申冤做主,只是一个劲儿地抱怨自己多厄的命运……

走了五、六天了,看到的全是这样的情形。而且,越往北走,就越地荒芜、残破,如今已是初夏,却根本没有前年他们公车赴京赶考,以及去年自京师返回江南时曾看到的那种麦菽千浪、稻田青青的勃勃生气,路旁的田野大片大片抛荒着,偶尔才能看到有几小块地里还种着庄稼,如同癞痢头一般,几个衣不蔽体的农夫低着头,有气无力地干着活。何心隐、张居正和初幼嘉三人的心里,都象是被塞进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一个劲儿地往下坠。虽然他们一直在竭力地克制着自己,没有开口斥责那些军将,甚至没有对所看到的一切表任何评论,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一遍又一遍地出愤懑的呐喊:靖难本是为了废除苛政、解民倒悬,却先让百姓遭殃,令国家破败,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这个问题对于三位青年士子来说,或许太过于沉重了,也注定是找不到答案的,他们只能咬紧牙关,掉转头,咚咚咚咚地大步逃离那些惨遭兵祸的百姓,逃离那些被毁于战火的村庄……</d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