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一定非要从武库粮场里往外倒腾粮食啊?”
“武库粮场里的粮食都是那来的?不也是各地粮商运过去的么?”
白玉瑾搓着下巴想了想:“咱们就不能在粮食入库之前,就先从粮商手中买下来?”
老熊一呆:“这倒不是不可以,只要咱们加高粮价,那些平价贩粮的粮商,肯定是愿意多跑五百里路的……”
“那还有什么问题?”
“自古三山盆地,就算得上是天府之地。”
“虽然比不得传说之中,极南之地的那些,往床板底下撒把种子就能长,一年四夏的‘炽炎洲’。”
白玉瑾理直气壮的道:“可一年两季的粮食却也收得起来,从来就不缺粮!”
“咱们又不是把粮食买来囤积居奇,诸国筹备了半年,也不差这一星半点的粮食储备。”
“私兵也是兵,吃饱了好歹也能帮忙干掉几个蛮子嘛……对了,咱们的钱财还够买多少粮食的?”
“银钱倒是充沛的很!”
“早前卖牛种、羊种和战马,撇去修筑麸子城、采买材料和雇佣人手的花费,大概还剩下数十万万大钱的积蓄。”
作为三房的管事,老熊自然清楚还有多少家当:“加高粮价的话,约莫得百余大钱一石,才能从粮商们手中截买。”
正如白玉瑾所说,三山盆地不缺粮,难的是粮价低贱又不好运输。
若不是为了支援南边,诸国强令商贾运粮,谁会没事把粮食往临江城,这本来就是产粮之地的地方运?
所以若不给足了粮价,那些运输粮食的诸国商贾,肯定不愿意多生事端,为了一星半点的毛利铤而走险。
“咱们麸子城,现在养了一帮子吃不死的大肚蛮子,再加上操练战卒,也得把他们喂饱了才好使唤。”
“一天少说得消耗几千石粮食,可到春暖花开的四月还有三个多月,少说得准备百万石粮食才够。”
“可谁也不知道这一次南蛮什么时候才退去,为了预防万一,多准备些肯定是没错的,能买多少买多少好了。”
白玉瑾盘算了一番,道:“那些银钱也别屯在地窖里长毛了,全都取出来,只要能买到的物资都买回来!”
“另外,咱们手里的大量南蛮蛮牛、毛羊,对北方诸国来说,可算得上是稀罕东西!”
“咱们留着那么多也没什么用,老熊叔你看能不能联系上北方的商队,能出手都给出手了去。”
“全部换成盐巴、铁料等紧俏物资运回来,到时候总能派上用场的!”
白玉瑾眼神闪闪发光的琢磨道:“要是能买到甲胄、兵刃等军械,那是最好了!”
“那些畜种要是能留到开春,以咱们临江城临近南蛮,方便牧养牲畜的地势。”
“到时候细水长流,那可是一门传家的产业啊!”
老熊一听到白玉瑾要把蛮牛、毛羊都给卖了,心里都在滴血,心疼的不行。
其实燕氏本身就是经营粮食的田亩大户。
族产下的几十万亩田地,一季可产两百多万石粮食,一年下来就是四百多万石。
光靠燕氏族城里的那几千燕氏族人,那里吃得了那么些,还不都是转卖四方。
据说在燕氏的祖地秘境之中,还修建有十方巨大的地库,每一座地库皆可存粮百万石,以秘法封存之后可保百年不腐。
虽然除了燕氏族老堂的那些老不死之外,没人知道燕氏的祖地秘境究竟在哪。
可是每隔十年,燕氏就会清出地库中的积年陈粮,重新存入新粮,以确保地库中的储备始终如新。
这也就是说,燕氏手中最少囤积着千万石粮食,这还不算每年的产出。
哪怕遇上千年难得一遇的大灾害、大饥荒,这些粮食储备也足够全体燕氏族人,躺在被窝里横吃竖拉几十年的。
若不是三房已经跟燕氏宗族势同水火。
族老堂的那些老不死,宁可将粮食烂在地库里,给钱都不卖,也绝对不肯多调拨一些粮秣供给麸子城。
不然现在他们那里用得着,为了供应区区十万人的粮食这么头疼。
“这有什么好心疼的?”
白玉瑾满不在乎的道:“卖了到时候再去抢蛮子的就是了,还省得这大冬天的,咱们还得寻草料喂养。”
没了再抢蛮子的?
老熊的脸都是绿的,这话也就是你小子敢这么说。
蛮子要是那么好抢,往年怎么没见过有人在北地售卖南蛮牲畜?
不过这胆子长毛了的小子,到也有资格说这话,他已经抢了不是一趟、两趟了。
这一回连兀骨氏赤罴部都给灭族了,把人家整个部族都给打包了回来。
抢回来的十几万只毛羊、蛮牛,把麸子城周近都给堆的没处立脚。
每天光是喂养那些蛮牛、毛羊的草料,就得从附近大几百里的城镇、村寨收购秸秆。
其实以北地多山、多林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合大规模的饲养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