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温懿皇贵妃的棺椁进了皇陵,除了守陵人以外, 其余人不得再多做停留, 即刻返回。
阿媛也被送回了皇宫,据护送她的将军说这是陛下特别交代的, 待一切安置妥当,请清阳公主移驾太极殿。
在宫门和小皇子分别,他回太后宫里,她则要独自觐见陛下。
初见之时,刘曜于她不过是一个过路人而已,身材魁梧长相端正,仅此而已。可时至今日, 宏伟的宫殿里,他是天下之王,也是她二十年不曾见面的父亲。
阿媛迈进了太极殿,高内侍对她微微一笑, 释放出了善意。
“陛下等候公主多时了, 公主请。”
阿媛点头致谢,进了殿门, 看到了宝座上高高在上的男人。
她应该自称什么?
臣妇、女儿亦或是儿臣……
“公主……”见她一动不动不曾朝陛下见礼, 旁边的高内侍小声提醒道。
“见过陛下。”她抿唇低头, 撩裙下跪。
刘曜抬头看她,眼神里的情绪颇为复杂。他不是没有女儿, 相反, 他有两个女儿, 一个娇俏一个娴静,见到他的时候无不是开口“父皇”闭口“父皇”,像是两只欢喜的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可眼前这位,他的“沧海遗珠”,他从她的眼神和神态里,丝毫见不到一丝欢喜和对他这个父亲的孺慕。
一时间,殿内静默无声。
“陛下,公主还怀有身孕呢。”高内侍提醒完这边,又笑着提醒那边,充当着父女俩之间的传话人。
“给公主赐座。”刘曜开口说道。
“谢陛下。”阿媛起身,旁边的小太监立马端来了一只软和的椅子放在她的身后。
“你们,都退下吧。”刘曜道。
阿媛落座,双手交握。
“你怪你母亲吗?”这是刘曜问她的第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是他问了,陆斐也问过,并不新鲜。
“不知道。”阿媛回答。
“不知道?”刘曜有些惊讶,他也想过很多答案,却唯独没有料中她的答案。
“如果当初没有被换掉,那今日的阿媛就不是陛下眼前的阿媛了。说不定也就没有机会嫁给陆斐……”
刘曜有些无奈,还有些怅然。这样看来,他这个女儿似乎很满意现在的日子,一丝一毫的风险都不愿冒。
“你是公主,什么样的夫君没有?”刘曜提醒道。
“陛下的和善公主不是也喜欢陆斐吗?她就没有能嫁给他。”阿媛实话实说。
就为了能嫁给陆斐,他的女儿认为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苦难都无关紧要了?刘曜难以理解,大司马虽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但也没有到如此地步吧?他不得叹气道:“和善未能嫁给大司马,那是因为已经有一个你在先了。”
“是啊,被换掉,被拐卖,所以我才会遇到陆斐,先所有人一步认识他。这于我来说,算是人生最大的幸事了。”
原来,她并没有回避之前的问题。
“朕知道你母亲做了错事,若她还在世,朕定会……”贬她?罚她?亦或是弃了她?刘曜知道现在再来说这些已经太迟了,他的女儿在外流浪了二十年,而始作俑者便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她又刚刚离世,如今做什么都挽回不了对阿媛的伤害了。
“你母亲已经离世了,她做下的错事就由朕来弥补吧,希望对你而言不会太迟。”刘曜诚恳的说道。
的确太迟。阿媛并不想要什么补偿,她已经二十岁了,不是十二岁,爹娘能为她做的实在是太有限了,她往后的人生已经有另一人相伴在侧,她并不会孤独。
“谢陛下。”阿媛起身福礼。
“清阳,你可以称呼朕为父皇。”刘曜看着她,眼神尽可能的善意而温柔。
阿媛抬头,张了张嘴,似乎犹豫而勉强。她看着他的神色,似乎对她这一生“父皇”抱着十足的期待。
“……父皇。”他是一个好人,也是跟她一样的受害者。阿媛这样告诉自己。
刘曜顿时笑了起来,眼角的纹路也清晰了许多。多么玄妙的缘分啊,初次见面的时候认为她不过是一个山野中的女子,虽有灵气但也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如今她却能站在他面前,称呼他一声“父皇”。
“清阳,你比她善良多了。”看着她纯粹的双眼,刘曜忍不住说道。
她?他们父女之间的她除了温懿皇贵妃以外,还有谁呢?
“是吗……她不善良?”阿媛小心的问道。
“她是我见过的最嚣张的女人,你与她虽模样相似,但性格却是南辕北辙。”不知怎么地,他竟然有向他们女儿倾诉的欲望。他与她之间的故事,也许只有他们的女儿才有资格知晓,只是不知道他们的女儿有不有这个渴望了。
“她很美。”阿媛低头,捏了捏自己的手指。不了解自己母亲的人,只有说这样的话。
“是,朕也从未见过像她那般美的人。”他的语气有些怅然若失,似乎想到了美得那般惊心动魄的人已经消逝了。
阿媛悄悄打量他,在他的眼睛里,她捕捉到了一丝孤独,像是这世间再无人可应和他的声音。好奇怪,不是说帝王最是薄情吗?为什么这个做了坏事的女人连死后都还会被人放在心底,她不得不说,温懿皇贵妃……也就是她的母亲,命真好。
父女俩浅聊了几句后,刘曜就放人了,他知道如今她还有一个家在等着她回去,他这样扣着人不放说不定她会在心里埋怨他。
“公主与陛下长得可真像。”高内侍立在刘曜的身边,感叹一句。
“像朕?不是像皇贵妃多些?”刘曜坐在龙椅上,随手拿起朱笔,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笑意。
“公主与皇贵妃是形似,与陛下则是神似。”高内侍道。
刘曜提笔蘸墨:“你这老家伙,嘴巴可是越来越会说了。”
高内侍微微一笑,知道陛下并没有相信他这话,只以为他是拍马屁呢。
刘曜批完一本奏折放在一边,道:“去传工部侍郎来见,朕要为清阳选一处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