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式轰炸机群一直飞到德国雷达站的上空,然后打开弹仓,投下了那种特殊炸弹。这种炸弹里面装填的并不是炸药,而是大量的轻质铝箔。当炸弹坠落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爆炸开,把铝箔抛洒在空中。大量的铝箔漂浮在天空中,当雷达波照射在这些铝箔上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回波。
现在,德军的雷达就因为这些铝箔的干扰,完全失去了作用。由于当时还没有多普勒滤波技术,雷达无法分辨铝箔反射的雷达波和飞机反射的雷达波,以至于雷达屏幕上都被那些铝箔的回波搞得亮成了一整片,什么都看不见了。
这种新式炸弹是英国人在不久之前发明的。在轰炸汉堡的时候,第一次派上了用场。但这次使用的规模要大得多,沿着西欧海岸的整个雷达防御线都在这样的攻击下暂时失去了作用。
这一招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之外。现在,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施培勒元帅的面前:在雷达被致盲的这一段时间里,一定有敌机乘机越过了雷达站的警戒线。但这些飞机是什么飞机,它们的数量有多少,它们的线路如何。全都变成了未知。如果现在越过边界的是敌人的轰炸机群,那么就必须马上起飞战斗机拦截,要是等到天色彻底亮起来,然后靠观察哨传回来消息,拦截的。可如果越过边界的是战斗机群,现在起飞战斗机,就会陷入24日时的窘境。
“肯定是轰炸机群,要不然敌人何必干扰我们的雷达?”
“敌人的真实目标是消耗掉我们的战斗机!这样故弄玄虚,就是为了让你这样的笨蛋上当!”
两个参谋干脆为此争执起来了。其他的参谋也分成了三派,或支持轰炸机说,或支持战斗机说。还有一派?他们在打酱油。
“通知战斗机部队做好行动准备,随时准备起飞。”施培勒元帅做出了决定,“通知喷气机部队,全体起飞。”
在施培勒元帅看来,美国人的这一手纯属故弄玄虚。因为如果美国人的作战计划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先派出战斗机,等40分钟到1个小时之后再派出轰炸机,则德国人无论怎样应对都会处于劣势。相反,如果同时派出轰炸机和战斗机,反而会给德国人机会。优秀的将领在战争中,也常常会做出非常冒险的事情,但是他们很少会去冒毫无意义的风险。
不过,施培勒元帅还是命令所有的me-262部队全部起飞了。他给他们的任务是:搜寻敌人的轰炸机部队,不要和敌方战斗机部队交战。如果二十分钟内未发现敌人轰炸机,就立刻返航。
其实,施培勒元帅并不是真的指望me-262能创造什么奇迹,他只是想要给这支部队创造一个不参加战斗的借口。这种飞机是翻盘的希望,但是现在他们的数量还太少,根本无法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驾驶me-262的都是王牌,现在me-262的可靠性又太低,(打掉的敌机不会比自己坠毁的数量多多少)这样白白的损失掉太不合算。虽然施培勒元帅已经要离开指挥岗位了,但是,他还是希望能给凯瑟琳元帅留下点能指望的东西。
其实,为了将来的反击,施培勒元帅甚至于将很多战斗机部队的老飞行员都调到飞me-262的部队里来了。以至于这些部队的老飞行员要比喷气机多得多。这也是在为将来的反击保留火种。
当然,这样做不是没有代价的。这代价马上就会看到。这次真正去执行拦截任务的部队中,老飞行员的数量大大下降了。剩下的那些菜鸟们肯定会血流成河。
……
事实上,罗恩的机群的出发方式的确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干扰雷达站的做法,能骗到德国人当然好,骗不到,也没啥损失。这就像上辈子一位棋手朋友在教他下棋的时候讲的:当你的局面明显占优的时候,迅速的简化局面才是最好的作法。不要在这种时候还试图组织复杂的战斗,那只会给对手翻盘的机会。
要说这次战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投入的飞机数量,尤其是轰炸机的数量。由于英国皇家空军的加入,在这次行动中,投入的战斗机多了600余架,不过这样个意义不大。因为那600多架飞机全是喷火。
喷火样样好,就是航程太坑爹了。这些家伙从英国加满油起飞,飞过英吉利海峡,就得向后转了。虽然这次他们挂着副油箱,但起到的作用还是有限,他们最多也就能飞到法国北部来清理空域。可是在法国北部那块儿,德国战斗机已经珍稀得像大熊猫一样了。
真正的区别还在于轰炸机,英国人一口气拿出了843架轰炸机,而且一水的都是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这使得这次对柏林的轰炸中,重型轰炸机的数量一口气超过了2000架。这将成为是自战争爆发来,最为庞大的一个轰炸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