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明末之铁血辽东 > 第168章 清军越长城(二)

第168章 清军越长城(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168章 清军越长城(二)

2017-06-15 作者: 郝高刘丁

第168章 清军越长城(二)

上一回提到了清军多次越过喜峰口长城进入中原。

后金(清)太宗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明崇祯五年)

农历五月份,清贝勒阿济格率领左翼部队进攻明朝的宣府、大同府,与右翼军队在归化城会合;农历六月,后金(清)军从归化城出发,向明朝各边境进攻。后金(清)派库尔缠从得胜堡(今大同市)来大同,与明朝议和,后金军驻在大同边墙之外。

后金(清)太宗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农历七月

明朝派曹文诏坐镇大同,抵御清军。

后金(清)太宗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明崇祯七年)

农历六月,后金(清)大贝勒代善率领兵马攻打得胜堡,向大同进兵;农历七月,太宗皇太极带领大军从宣府向朔州进兵。代善攻陷得胜堡,明朝参将李全自杀。后金(清)军攻打怀仁、井评,驻兵朔州,皇太极攻打应州,代善进攻马邑。大同总兵曹文诏与总督张宗衡驻兵怀仁固守;农历八月,怀仁解围,皇太极攻下应州后,围攻大同城,曹文诏出兵与战,被后金(清)军击败;贝勒阿尔泰攻下了灵丘县。

入口之战

大凌河围城战役结束后,皇太极率军亲征蒙古察哈尔,暂时放松对明朝的大规模征伐。过了两年,到天聪八年,又发动了远袭明朝宣府、大同的战役。因为这次战役主要是在沿长城内侧一带进行,所以称之为“入口之战”。

这年五月十一日,皇太极召集诸贝勒大臣,征求他们对征明的想法。他说:现在我打算征明,应当由哪条路进兵?贝勒大臣认为应从山海关进入。皇太极不以为然,他说:“今兴大兵宜直抵宣(府)、大(同)。察哈尔先为我败,举国骚然,贝勒大臣将来归我,必遇诸途。我一则征明大同,一则收纳察哈尔来归官民。”其实,皇太极决定走大同,除了要在中途收纳察哈尔余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山海关明兵防守很严,不易通过。相形之下,宣府、大同一带的关口成了薄弱环节。

宣府、大同这两处重镇都以防御和控制北方游牧民族而为历代兵家所重。明朝为阻止蒙古兵南下,在这里筑城堡,派重兵把守,有“固若金汤”之称。但到了明末,这一地区的守备大坏。一方面,蒙古不断侵袭破坏;一方面,为对付后金新的威胁,明被迫抽调宣、大之兵专力经营宁、锦至山海关一线的防务,致使宣、大一带守卫空虚,岌岌可危。皇太极选择宣、大作为军事行动的突破口,从战略上说,就是避实击虚,攻其不备。通过对这两个重镇的打击,动摇明朝的统治之本。

五月二十二日,皇太极率大军离沈阳西行,渡辽河,到达都尔鼻。蒙古诸部率军来会。为适应远程行军和奔袭的需要,骑兵占了多数。从这里继续向西进军,进入内蒙。不出皇太极所料,一路上遇见许多察哈尔余部,纷纷归降后金。

后金军兵分四路,于七月八日分别破关口而入。皇太极此次用兵,“不攻城池,只在各村堡抢掠。”也就是说,皇太极的目的不在于得城池、土地,而是要掠取明朝的财富,消耗明朝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对于城镇能攻则攻,一时攻不下就放弃,转而去别处。皇太极入口后,亲自领兵奔向宣府,被明兵大炮击退,转向应州,包围后攻取成功。阿济格、代善、德格类也分别领兵一路,四处劫掠。

明朝在宣、大一带的防务十分空虚。当皇太极于六月上旬行经内蒙西进时,明朝就已得到情报,崇祯帝先后连发十余次御旨指示宣、云等处“尤宜严备、固守”。六月中,又传下御旨:如被后金攻破,守官“立置重典”处死。但是,朝廷大计到了地方上,却得不到落实。地方官和带兵的将官不敢同后金对阵,要么弃城逃跑,要么紧闭城门,看到后金兵来了,只知道发射几颗炮弹而已。为了将来逃避责任,他们还纷纷向朝廷求援,声称:“欲出城剿杀,贼势甚众,寡不相敌,用炮远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