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二百四十九章 母训

第二百四十九章 母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百四十九章母训

郑朗先给他的半个上司许申写了一封信:“君用铁取铜,此钱曰铜钱乎,曰铁钱乎。以铜取铁,自古未有之,君欲点石成金?”

许申在京城试验失败不甘心,跑到江洲又试验,欲铸钱百万缗,会糟蹋多少铜铁?纵然成功,老百姓会认为它是铜钱,还是铁铁?什么为钱,国家承认百姓承认,它才是钱,那怕是一张白纸,也可以当钱来使用。不承认,是黄金也不行。

从化学原理角度解释也不行。

宋钱不是真正的铜钱,也是一种原始合金,里面铜毕竟占有七成,让铁占七成,化学反应成功了,新的合金出来,可占七成的铁合金,还会是铜钱么?

自己建议范仲淹来担任这个江东转运使,怎么朝廷让这位许大先生来胡闹?

归根到底,是自己人小官微,说的话无人听。

他还是忍不住,又写了一封信给吕夷简:“太平州乃一州事务,诸事未定,败而不伤,成@ 亦不喜,予而治之而思之,一州之政及于一州,数州之政奏表朝廷也。相公乃国家首相,而不顾宫商(五音中宫商乃君臣),不忘一中小州务,予以为视小失大也。予闻吕圣功不闻侮吏名,蘭相如避之廉颇,乃宰相怀也。子张问仁于夫子,夫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而亵于人必亵于己,而防于人必害于己;宽则得众,隘于偏狭,偏狭生怨,怨生恨,恨生仇眦。信则人任焉,不予诚于人者,何求人诚于己?惠则足以使人,欲使人者,持公平之心也。”

没有提勤敏。

作为治事,前期只有吕夷简吏治才能最佳,无论被他妙手弄下去的李迪,或者后面才能双全的王曾与杜衍,皆不及之。

可其他四行,吕夷简都欠缺了。

恭敬,没有,在下位时想弄掉上司上位,在上位时下弄掉反对的下属,何来恭?

宽厚更不提,权操之术赵祯朝无一人能及,包括后来的庞籍、夏竦、韩琦。正是他缺少宽厚之心,才产生吕范之争。范仲淹负四成五的责任,他要付五成五的责任。

信没有,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施展权谋阴谋的重臣,何谈信字?惠只是惠及对自己支持的亲信。所以你离你那个伯父吕蒙正差得太远。

最后进一言。

范仲淹此时只是一个热血小中年,比你大儿子大不了多少,不值得计较。曹氏已立,郭氏更不足以为害,没有必要非将她弄死。那么就没有几个月后党争出现。

吕夷简看了后,没有当一回事,懂的,你说我权谋阴谲,可你在太平州所用的那些计策,同样不是如此?只是你披着圣人的大义,抛去这层外衣,有何区别?

反正是为了做实事。

不过对郑朗吕夷简有些欣赏,不象石介他们,皆是迂阔穷尽扬名之辈,知道做比说更有实在意义。

可真是如此,郑朗无论做任何事,束以道德,以德化品行为法,变化为度,这与吕夷简为做事不择手段有很大区别的。

郑朗也没有将他当作一回事,你是宰相,我也是一个知州,不是你奴才,要早汇报,晚汇报。只说了产量的事,小麦收上来,亩产不足三石。这是特例,种子精挑细选过的,之所以称为黑沙洲,是江心肥沃以致沙泥发黑才得名,适合作物生长,无限的提供肥料,一户人家只伺候十来亩地,精心耕作没有可比拟性。

这是选种,不能当作正常的产量。

若那样的话不得了。整个河南河北两季产量勉强才三石,甚至三石不足,仅一季产量三石,宋朝的粮食多得会吃不完。

就是这产量也不能让郑朗满意,彭大将军叹息只九百斤,俺不求九百斤,来一个四百斤也好!

倒是油菜产量很喜人,达到一石两斗,大约一百四十斤。

真的不错了。

以前宋代亩产也不过七八十斤,所以很长时间以豆油、麻油、猪油等代替食用油。

郑朗也写了单株移载,包括南方的棉花、北方的高梁大根系农作物,都可以使此法提高产量,但植株更大,需要的肥料也更多。

至于其他的,郑朗没有多写。

有事禀报,没有事我也不会禀报,继续闷声大发财。

也知道自己写信给吕夷简会当作放屁,于是对朝堂中发生的事,郑朗渐渐不想过问。空劳神伤!

……

外面下着连绵的细雨。

梅雨到了,天快亮了,可是天色很昏暗。

雨季一来,汛期也到来。

一切以防汛为主,城外面棚子也不授织艺,让妇人们回家去。

崔娴伏在郑朗怀中,道:“官人,又要出去?”

“不看看不放心。”翻过身来,揩了一下油,又道:“要么我回来你做一个补偿,再来一个大被同眠。”

“休想!”

“去年不是没有过。”

“那只是睡觉。”

“有什么区别?”

“如今行房事!”崔娴说完,恨恨的咬了他一下耳朵。嬉闹一会儿,郑朗爬起来,带着四儿出发。

还是要看一看,才能放心。

赵祯选派的人选到了太平州。

太监还是王昭明,还有一个官员,但不是吕夷简指派的中书官吏,是赵祯亲自选定的,都官员外郎曹修睦。

曹修古之弟,因上书刘娥还权,曹修古降职知兴、化军,后来赵祯亲政赦复,未及回京城,病于兴、化。其人洁身自好,以致贫不能葬,同事与兴、化乡人捐钱五十万助之,被其女而拒。赵祯念其为官忠直,赠授右谏议大夫,赠钱二十于家属。

用其弟,也是对曹修古的一种补偿。

曹修睦又是福建人,南方人,对水利会懂一些。还是不懂,福建与太平州地形有什么相似之处,同是南方,差别很大的。

也是一种权术表现,渐渐成长起来,什么吕夷简,什么王曾,什么范仲淹,朕只相信自己。因此用王曾进入东府,调范仲淹回来,对吕夷简进行掣肘,但又不能不用,吕夷简如何做实事的,赵祯知道。

赵祯开始面对现实,不会理想化了,知道权术。这样用人也是不错,可关健你能不能将这两个大神稳住?

到了太平州,正好郑朗到了两圩。

近两百里的圩堤,要逐一里外察看。

顺带着看一看圩内的情况。

两圩成败,关健他整个计划的成败。一点马虎也不敢有。

在小吏的带领下到处找了一找,可景民圩发生了冲突,郑朗前去调解。只好向圩内出发。

画在图图上,很不错的,百里长堤,桑柳青青,藕叶飘香,渔舟穿梭,燕儿低舞。不是那回事,比如路,是大路,可这么多天雨下的,什么路也下酥了,穿鞋不方便。

小吏脱靴子,王昭明与曹修睦两人对视一眼,只好脱,光着大脚向圩内一高一低地走去,溅了一身污泥。

见到郑朗,行过礼后,郑朗大笑,看着他们一身狼狈的样子问:“你们何故如此?”

两个人也很委屈的看着他,郑朗身上也被斜风急雨打湿,但是很清爽,一身白衣,黄色草鞋子,只有鞋子上沾了一些泥巴,这怎么可能的?难道你是从天上飞过来的?

曹修睦纳闷地问:“为什么你身上溅泥泞?”

“为什么要有泥泞?”郑朗道。扭头看了看,明白了,又说:“我是坐船来的。”

亲民不一定非要狼狈如此,能冒着一把雨站在这里处理事务,百姓很感动了。形式重要吗?重要的是将实事做出来。

“原来是坐船……”两人对视一眼,王昭明心想你可是南人哪,曹修睦心想你可是亲自来过一趟啊,最后看着小吏,小吏心想我哪里知道,只琢磨带你们找到人。

反正这样子了,听郑朗处理事务。

听起来很棘手。圩堤很安全,诸圩未起,郑朗刻意比史上的圩堤加宽近丈,加高半丈,洪水仅蔓过了护堤,对圩堤根本没有什么危胁。看的也不是圩堤高大厚度,质量是百姓为他们自己筑的,也能放心,不过怕什么未检查到的潜潭,还有蚁穴等其他意外因素。

圩上也派了百姓轮流巡堤。

甚至给圩吏配上了号角,万一有警,吹响号角,紧急抢救。

外部暂时看起来很安全,内部出了一些问题,低洼处让绵绵的梅雨淹没。

天还没出伏,只好派水车向外抽水,堤高大,在护堤上掘一道小沟,两个长节水车将水递更着强行向外拨去。

排水速度会有多慢?并且郑朗看了一下,也不大安全,一年没有事,长久下去,排水小沟往下不断的涔水,对圩堤也有伤害。正在想办法,圩内吵了起来。

划成了一个个陌,这让曹修睦看到后很感叹的。好主意,这样百姓务农,最远不过两里来路,近的就在自家门前,不象北方切成碟大碗大,有时候农民耕一块地能跑到七八里路之外。本来很苦,一天来回跑上十几里路更苦。

就是这一个个井坊陌形成了问题。

圩内地形也有高有低,高处百姓家中的农田没有受到伤害,不大愿意参加抽水,低处百姓不乐意了,这是大家共同职责,当初说好的,于是吵将起来。

许多村民在吵,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曹修睦听得头痛,用眼睛看着郑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