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

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抑侥幸,放在第二条也是对的,自宋真宗起,南郊大礼或皇帝生日,两府大臣到各种提点刑狱官以上官员,都可以向朝廷提出申诉,恩荫子侄门人为国家正式官员。郑朗也利用过这项制度,提拨一些门人为官僚,唯一不同的是郑朗让他们先做事,立下功因功授官。又规定翰林学士以上官员者一年可以恩荫一人,若是才智聪明者,二十几岁担任翰林学士,德操侥幸尚可,担任四十年朝官,那么就可以恩荫四十人进入朝堂担任国家正式官职!这如……

这个……

不改不行了,所以要改,以后转运使与边防文官须任满两年后才可以提请恩荫,两府及两制高官,每次大礼只许申请一人恩荫,必须是亲生儿子,侄子门客一律排除在外,阁馆要职,也不许高官子弟轻易进入,想要进入不仅要考,还要经过保蒂

至于断了多少人的门路,范仲淹不问。

也准,第一条不到一个月便开始实施,第二条两月后同样实施。

精贡举,科举是国家主要择人来源,但学子除了背诵经义,学习诗词歌赋外,对抵御契丹、西夏,对国家如何富裕,对百姓如何安居乐业,根本不懂。要么说以仁为本,勤政爱民这些空谈之言。

国家整个教育出现大问题。

但怎么做,范仲淹自己也迷糊了,于是说教以经济之道业,取以经济之才……先取策论次考诗赋,少一些虚夸词饰之臣。这个谁能看懂。但有一条说得很清楚,将糊名制废除,改唐初的实名制,原因看不到考生名字,就失去乡里荐才的本意,以后还有谁为朝廷荐才?至于作弊,只要细查严处,便宜能刹住歪风。

当真如此?回!

择长官。

均公田,这个公田便是职田,为使让官员清廉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国家拨出一批公田,随职授官,这个郑朗也有认真起来还必须结到官职上,郑朗封田两千四百亩,实封一千五百亩,但郑家上下没有当作一回事,只让佃农象征的交纳一点租子。可有的官员却能从这个田地上获得一大批财富。不用交国税,一亩田让百姓交半石或一石税务,象郑家便能获得八百石到一千五百石租税。况且还有桑麻以及其他副业,庄子的产业等所得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而且郑朗职田面积很小的以他的地位有的人职田能达到两三千,三四千亩,正是这些官员比于旧数,三倍其多,贪吏因循,其害甚大,带领着全国兼并的风气。因此明确规订官员职田从二十顷到二顷等有第参。

然新的问题来临,田有好有坏好的给谁?坏的给谁?职田紧邻着民田,侵占了一点,也比较正常若是均分,那会成什么?官员与官员打官司,百姓与官员打官司。实际刘娥时整顿了一下,最后闹得不象话,刘娥做法比范仲淹倒果断一点,索性取消职田。大家别争,什么都没啦!

一分准得出乱子,那为什么范仲淹还要去做,上面有几条,黑要官场整顿完毕,实名制科举都不会徇私舞弊,况且分一点小田?

可惜他没有穿越,否则看到朱元璋如何整顿贪官污吏的,贪污一点儿小钱,便被剥皮做闻登鼓放在县衙,杀了几万名贪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有没有整治好?

厚农桑,兴水利,植桑枣棉花,招纳逃户,开垦荒田,增户口,并以此作为地方官员考课政绩。这是老生常谈,但正是这条老生常谈,也是庆历变法中最成功的一条。但规模远不及熙宁变法。

修武备,范仲淹最有发言权,郑朗在裁军,但范仲淹认为郑朗没有将事情做干净,因为两条弊端没有解决,一是国家禁军养在京城,京城也没有那么多禁军,如今宋朝陕西二十多万,河东河北二十几万,京城三十万左右,其他地方十几万,但多数其实还是京城禁军,边防是有禁军,是京城派往前去轮换的。边疆有事,国家从京城派兵前去边疆,已失去宝贵的时间。京城养兵派兵,粮食重心在京城,边疆粮食就一直跟不上来。想要杀敌或御敌,必须千里运粮,运费会庞大无比。西北数年战役下来,花了一亿多贯钱,其中好几千万贯就是这样浪费的。

那么怎么去做?于京城招募五万军民,前往边疆种田,一年三季种田,一季练兵,边疆粮食就能自给自足,不用朝廷担负额外开支,唐朝便是用此法于开玄时在青海击败吐蕃人的。

不错,尊隆基是这么做的,可最后玩出来一个什么严物,安史之乱!

其实郑朗也在做,包括三白渠与屯田,这个全部交给老百姓了,让粮食在当地老百姓手中,若是国家需粮,从老百姓手中购买,藏富于民,军队没有掌控粮食,所以君臣无人反对。会用钱,但仅买粮食不贵,贵的是运费。没有办法,这时代不可能有火车汽车,运费始终居高不下。

范仲淹却让军队有兵有财有粮……这个,这个……

减差役,因为更先进的免役法实施,实施的范围不大,主要是边区与贫困州县郑朗没敢碰,不能在哪里执行免役法,一执行准得出大乱子,但问题依然保留在哪里,于是对这些州县进行合并,包括耆户长在内,逐步减少当地的差役,以来减轻百姓应差的负担。

毕恩信,朝廷三年一次南郊大郝,这是做什么的,收买民心,不但给士兵赏钱,一逢大郊礼,地方官吏要行宽赋敛、减徭役、存恤孤贫、振举滞掩之事,造福于民。可是天子有诏,下面的官吏却不执行,还经常欠老百姓的账不还,一起偿还不可能,天禧以前的天下欠负朝廷全部偿还,本朝欠负也予以除放。大郝之时,朝廷恩信地方官吏必须落实于民。

重命令,朝廷朝令夕改,烦而无信,因此制定颁发诏令要慎重,做到有令必行,违者治罪。

这十条除了那个修武备朝廷没有同意,前后轻重不等执行,科举赵祯很清醒的没有同意范仲淹的实名制,但将策论列为诗赋之上。

抛去所用方法对错不提,大多数确实也是宋朝的弊端。但范仲淹也不知是有意疏忽,还是真正疏忽,一个重大的问题他没有说……

新政刚出来,欧阳修再一次倒吕,害怕吕夷简别有用心,得将吕夷简踩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