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发离开,嗯,这个耶路撒冷堂,中国人又叫它济罗生的地方时,脚步很轻快,他觉得找到了能让红袖阁的姑娘们免受欺侮迫害的办法。
租界,有教会背景,洋鬼子,无疑,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用的护身符,尽管阿发还不是十分地确定。
再次走过肮脏的街道,那难闻的气味似乎也轻了不少。只不过,有人在等着他,这让阿发很是意外。
“您好,先生。”一个伙计模样的人似乎等了很长时间,阿发能看到那一小块地方有杂乱的脚印。
“有事儿吗?”阿发很平静地说道。
“是这样的,先生,请问您是从海外回来的吗?”伙计客气地问道。
“不是。”阿发摇了摇头,转身走开。
伙计停顿了一下,立刻又追了上来,急着问道:“那请问先生懂洋话吗?能用洋文书写吗?”
阿发有些不耐烦,停住脚步,盯着伙计反问道:“你什么意思?有事直接说。”
啊,伙计似乎也不清楚老板的目的,挠了挠头,嗫嚅道:“如果您会说洋话,会写洋文,我们老板想请您吃个饭,有事情商量。”
“我不认识你们老板,你回去就这么说。”阿发不会随便答应这来意不明的邀请,转身就走了。
走了不远,便是一家茶馆,老式的石头建筑,雕花的木门上方,悬着写有金字的红色横匾。这里是很多中国商人在这边的洋行货栈买卖货物时,休息聊天的地方。
“先生,先生,我们老板就在这里,您……”伙计模样的家伙跟在阿发身后,急切地想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
“我说过了,不认识你们老板。”阿发头也不回,加快了脚步。
茶馆的门一开,走出一个人,伸手叫道:“先生,请留步。”
阿发翻了下眼睛,转过身,不悦地打量着这个中年人。戴着闪闪发亮金丝边眼镜,灰色丝绸衣裤,很瘦小,咧嘴笑时还露出牙床上的一颗金牙。
“您好,在下姓秦,见到您很高兴。”秦先生将皮包换了个手,向阿发伸出了右手,说得是怪腔调的英语。
“秦先生?我,我姓陈。”阿发并没有直接和秦先生握手,很谨慎地观察了一下,伸过来的手很苍白,连根汗毛都不见,失血的苍白让他有些不舒服。
见阿发能听懂自己的话,秦先生笑得更开心,脖子象鸟一样动了动,金牙也随之一亮,换成了带着口音的官话,“是这样的。在下刚才见到先生和那个囝囝袋谈了很久,便猜想先生应该是懂得洋话,十分的钦佩仰慕……”
囝囝袋?是说的珍妮特吗,很,很可爱的绰号啊!阿发点了点头,忍住笑,说道:“我确实懂得外语,在上海这也没什么吧?”
在上海呆久了,很多人都能说上几句洋话。起初是一些作为买办和职员的中国人用粗通的英语充当贸易中间人,这样一种语法不准,带有中国口音的英语,以后就被称为“洋泾浜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