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穿越甲午后 > 第217章 百废待兴

第217章 百废待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而看看陈中和提供的简历后,也就可以明白陈中和为什么会推辞做教育大臣。

陈中和,于1853年苓雅寮出生。年少进入当地人陈福谦开设的商行“顺和栈”,天资聪颖让陈福谦对其大为欣赏,立意栽培。当时“顺和栈”是南部最重要的糖商。几乎所有外商要来台湾采购蔗糖,都得透过“顺和栈”。而“顺和栈”更在台湾南部开设七十二家“行郊”,相当于今天的分公司,可见其规模。

陈中和最后担任七十二行郊的总家长,相当于今天的总经理,也说明陈福谦对其之提拔及能力的肯定。

“顺和栈”在陈中和治理下,业务蒸蒸日上,但也成了陈福谦儿子们的眼中钉,陈福谦一死。陈福谦的儿子们就将其赶出“顺和栈”。

不过陈中和也确实了得,自己自立门户,成立“和兴行”,凭借多年的人脉和出色的商业技巧,原来“顺和栈”原有客户也纷纷跟着陈中和转至“和兴行”,而到现在“和兴行”也已经取代“顺和栈”的地位,是台湾糖业霸主级的商号。

既然陈中和不愿意,想借助政府的力量壮大他的糖果帝国,宋哲虽然心中冷笑,但也没有拒绝。他确实是需要在台湾三大行业之一的糖果业中加强发展。如此才可以得到更多的税收。陈中和也被任命为商务部帮办,主管台湾糖业发展。

教育大臣的位置,宋哲让原来的军务大臣李秉瑞担任。

李秉瑞虽然当初为刘永福当使者和宋哲见面。但实际上李秉瑞并非是刘永福的人,他原来是跟随台湾民主国第一任总统唐景崧。想不到唐景崧这家伙太软弱无能了,防务布置不得力,当初誓言旦旦的说和台湾共存亡,结果才当了十天总统的功夫就溜之大吉。李秉瑞不甘心去大陆,就跑去跟随刘永福。

而刘永福选择回去大陆当官,李秉瑞则没有跟着离开,反而留下来。不过他的军务大臣的位置,却留不得。一方面固然是众将不会服李秉瑞。另外一方面宋哲也不会让除了自己外的人掌握兵权,故而军务大臣现在可是宋哲亲自兼任。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宋哲可记得牢牢的。

本来宋哲想给李秉瑞一个顾问的身份,算是尊起来敬而远之。不过这李秉瑞也聪明。在陈中和拒绝宋哲后,迅速求见宋哲,一方面表忠心,另外一方面这厮也是个官迷,宋哲也索性让李秉瑞先当着教育大臣,实在不行,找个缘由挪开李秉瑞就是了。

大致事务安排的差不多,宋哲准备去天津,却坑爹的发现。自己没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战舰,宋哲不得不向德国人租借一艘巡洋舰去天津,这次的事情也让宋哲深受刺激,认为必须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海军。

顺便说一下,这艘巡洋舰名威廉亲王号,是德国开赴远东的两艘战舰中的一艘,另外一艘是战列舰德皇号。

现在这一支小型舰队就驻扎在高雄。

经过勘察后,德国人认可了租借高雄港的提议,并决定在高雄港修筑大型综合港性口。虽然港口一切还在图纸上,甚至连图纸也还没有完善,但两艘德国战船已经迫不及待的停泊在高雄港上。

虽然宋哲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但《中德战略合作条约》成功签署了。德国将以每年千分之八的利息,分三年借贷五千两白银给中华民主国,贷款期十五年。

第一年为二千万两,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给予一千五百万两白银,所有借贷以贵金属支付。

十一月五日,宋哲建立的一个试点,基隆港免税区成立。在这里投资的外国企业,只要总投资额度达到五十万大洋,即可免费租借厂房建设用地二年,第三年和第四更是地租减半,税收也如此,前二年免费,第三年和第四年只收半税。

如果你投资额度达到一百万以上,土地和税收一样三年免,后两年半。达到两百万投资的,而且可以免税五年!半税三年!

宋哲还酝酿推出扶持指定行业政策,比如台湾最大的特产之一糖,如果只是单纯的出售经过最初步提纯的黄糖。批发售价只是十三四枚铜钱一斤罢了!

如果将黄糖提炼为白糖,价格最少翻一倍。

如果将白糖制成糖果,这价格至少翻三四倍。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多一道程序,物品的价格就完全不一样了。

假设宋哲准备扶持糖业,就会对白糖厂、糖果厂等工业给予优惠政策,甚至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无息贷款。

不仅仅是糖业,宋哲发现现在整个台湾都处于一个初步开发的阶段,煤炭、金矿、银矿这些挖出来后,售卖的都是最原始的矿石。这可就亏大发了,只要很多稍加提炼,就可以获得不知道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获利点了。

为了加快台湾建设的脚步,宋哲很快就向美国人提出借钱的要求。

美国人可就没有德国人那么好说话了,要借钱?没有问题!但你拿什么抵押呢?

美国人瞄上了台湾的海关税收,宋哲可是说什么也不愿意同意拿海关税收来作为抵押。君不见现在清朝的海关掌握在外国人手里面以后,外国商品大肆以低价进入中国。同样的商品,远道而来的外国商品价格反而往往比中国本土的商品更加低廉,国人纷纷青睐洋货。

在没有海关政策保护下,新生的中国民族企业还没有来得及茁壮成长,就受到了外国资本的打压。这些民族企业在没有销量的情况下,唯有纷纷破产。即使没有破产的民族企业也难以壮大,不过是赚取一些辛苦钱,甚至是依靠官府支持,苦苦支持罢了。

最后经过多方协商,宋哲以所有借贷皆用于购置美国设备和一些对美国商人的优惠政策,而获得两千万美元低息贷款。

林维源见台湾财政枯竭,提出发行国债,并且首先认购一百万两白银。在林维源的牵头下,台湾各大士绅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或多或少也购买了一些国债,最后得二百七十余万两国债。

这些钱都将陆陆续续的投入到台湾各地建设上,特别是兵工厂的建设。(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