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贵女娇宠记 > 第133章 下南(二)

第133章 下南(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赵琰轻叹了声,“怪我思虑不周。如今既然选了水路,一路随行侍驾的人都是安排好了的,也没办法改别的路线。”顿了顿,又续道:“咱们先去岸上歇歇吧。淮州现在的龙沙宝石开得正好,咱们一起去瞧瞧。”

旌旗蔽空的船队靠岸时,岸边已经立了一片迎驾的淮州官员。皇上忽然决定驾临淮州,可把他们急坏了。淮州知州立刻领着大大小小的人迎接,把岸边来往的普通百姓也清了个干净。

待赵琰带着阿凝下船时,只能看到满眼的官服,众人跪了一地。

码头上风大,把阿凝的鬓发吹起来一些。赵琰手牵着阿凝,给她理了理鬓发之后,不咸不淡地看了眼陈匀。

陈匀也实在是冤,他可没让他们这样劳师动众地接驾啊,谁知道这些人这么乖觉的。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许多地方官来说,这可是一辈子也未必能见到一面的皇上,自然是要来接驾的。

“平身,朕只是在这里歇息半日,不必过多惊扰百姓。”

但嘉正帝这句话明显来得晚了,淮州知州不止把码头清场了,就连街道也清了。种满龙沙宝石的园子里花开得很好,却没一个人,只等着皇上了。

大大小小的官员如此一路伺候着,阿凝看到的人比看到的花还多。她终于晓得为什么赵琰会选择一直走水路,就是为了不过多惊动沿路的官员吧。

淮州知州也十分能耐,天子驾临得仓促,短短时间内他不止能把街上清空,还能安排好一系列供天子赏玩的节目。赵琰把节目单子递给阿凝看,阿凝挑了一出席元班的淮剧。

这席元班是大齐颇负盛名的戏班子,听说只在淮州登台,别的地方出再高的价格来请他们也不去。阿凝并不是爱戏剧的人,但因这个噱头,便想见识一下。结果听到一半,就开始犯困了……

赵琰见她眼眸半开半闭的模样,有点好笑,便让锦青先把她送下去歇息,他也刚好要跟身后坐着的地方官员们谈论些事情。

这日夜里,他们宿在了淮州知州的官邸。大约是因为几日没睡在踏踏实实的陆地上了,阿凝睡得格外香甜,可却在凌晨时,被赵琰吵醒了。

她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只见夜色中一张熟悉的俊颜,正清醒地看着她。

“阿凝,起来了。”赵琰早就收拾妥当,一身月白云纹锦袍,发束白玉簪,眉目俊逸,眸光清晰。

阿凝看了眼黑乎乎的四周,不满地唔了一声,脑袋直往被窝里钻。

“快些,宝贝儿!”赵琰又把她的脑袋挖出来,“再晚天就亮了。”

阿凝带着哭嗓又唔了一声,她睡得这么舒服,才不要起来呢。干脆跟个小兔子似的,直往洞里钻。

赵琰料想她是困极了,一时也不忍再扰她。他在榻边立了一会儿,待她似乎又睡过去之后,便轻手轻脚地把她从被子里抱出来,解下她的睡裙,又把放在榻边的她的衣裙一层层给她穿上。

女子的衣衫总是繁复许多,许多男子根本不知道怎么穿这些披披挂挂的,但咱们嘉正帝却十分娴熟,显见得是练得多了。

一层金丝薄烟淡绿色对襟束腰裙子,上身裹得有些紧绷。下面是如月华倾泄的褶褶裙幅,由数层轻容纱组合而成。在外面还一层如烟如雾的白色纱衣,罩住凹凸有致的身形,愈显窈窕动人。赵琰没有唤锦青,而是自己亲手把她的三千青丝用雪白的发带束起,插上珍珠白玉簪,尚余一缕墨色青丝垂在胸前。

赵琰收拾好这些,便抱着她走出门。外头只有陈匀和锦青。

“放机灵些。不许向任何人透露朕的行踪。”赵琰淡淡吩咐着,便带着阿凝,骑上了他的良驹,趁着熹微的晨光,绝尘而去。

赵琰昨日和淮州一众官员们“谈心”过后,便是君臣共宴,已经跟他们说过无须送行。今日只需要陈匀和锦青演一演戏,告知大家帝后已经登船离开就可以了。

其实岸上的人好对付,难对付的是船上的人。皇上的意思是,对随行南巡的大臣们也要瞒着帝后单独出行的消息。陈匀皱着眉,觉得实在难办。

*****

淮州的龙沙宝石之所以得名,并不是因这花有多稀有抑或多艳丽,而是这花遍布了淮州处处,乡野俱为繁花所覆,盛景难见,是以得名。至于淮州城里那一园子,在赵琰看来,实在没什么观赏价值。

当第一缕阳光照射下来时,满山遍野的花丛中,一匹骏马载着一对气质出众的白衣男女,缓步行走其中。此时若有百姓经过,只怕要以为是神仙下凡了。

“阿凝,阿凝!”赵琰唤了两声,小姑娘却还是不肯睁开眼,一个劲儿往他怀里钻。赵琰这回倒没心软,把人拎出来,低头给了个绵长有力的吻。

男子微笑着抬头时,她总算是醒了。

她揉着眼睛看清了他的脸,“皇……”

赵琰捂住她的唇,肃了神情道:“叫错了。”

阿凝抿抿唇,又看了看四周,“琰哥哥……这是哪儿啊?”她不是在做梦吧?到处都是粉□□黄粉红的花朵,美得如同仙境。

不过,远处的村落房屋以及袅袅升起的炊烟,间或有晨时响亮的鸡鸣,让她知道这并不是梦。

“像不像世外桃源?”赵琰微笑着让她背靠在自己胸前,温热的大掌轻轻摩挲着她的脸颊。

阿凝点点头,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盛景,有些痴了。

“淮州地界还是比较富庶的,百姓们安居乐业,又有这样的景致。我少时第一回来这里时,便想着,若是能生在这里的百姓之家,只怕比王侯公府还要幸福一些。”他顿了顿,仿若细语一般,轻声道,“更不论帝王之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