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论太宗是否毒杀太祖,是否编造“金匮之盟”,这种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方式与传统的父子相传相比,可谓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太宗继位后首先要采取系列措施来安抚人心,巩固帝位。太宗一即位,就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对于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关键人物,都做了一番安排。他任命其弟赵廷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德昭为节度使和郡王,德芳也封为节度使。太祖和廷美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太祖的三个女儿还封为国公主。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都加官晋爵,他们的儿孙也因此获得官位。而一些太祖在世时曾加以处罚或想要处罚的人,太宗都予以赦免。
赵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次子,赵德芳兄,初授贵州防御史,太宗时累迁京兆尹,封武功郡王,因受太宗训斥,自刎。他先后被封为武功郡王、燕王、吴王、越王。
太祖死后,流传着斧声烛影疑案,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德昭失去了当天子的机会,太宗虽然封德昭为武功郡王,朝会时位列宰相之上,但内心对这位颇有韬略的侄子存有戒心。
(979年)太宗亲征太原时,一夜偶发的事情惊扰军营,军士到处寻找太宗却不知其踪影,传说军中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
赵光义得知,更为不满。按宋规得胜很快就要犒赏,可赵光义却因嫉恨德昭威名迟迟不颁嘉奖。当德昭询问赵光义几时论功行赏时,赵光义以羞辱、忌恨的口吻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你当皇帝时,再赏还不迟)德昭闻言愤恨不已,退而自刎。
宋太宗虽然是一时气话,但猜忌之心一览无疑。赵德昭身为宋太祖之子,对之前的金匮誓书和斧声烛影之种种议论不可能一无所闻,一无所想,而现在被亲叔叔猜疑,无以自诉,只能以死来明志了。
赵德昭之死令人意外。宋太宗闻讯后赶来,大为后悔,哭着说:“你这个傻孩子,叔叔只是气头上的话,你怎么也当真,为什么要自寻短见呢?”命以亲王大礼安葬赵德昭,赠中书令,追封魏王。
“母亲给佶儿讲老祖宗的故事,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孩儿振作精神,不要沉迷在艺术的虚构当中,只要机遇在手,那哪怕是拼上了本宫的性命,也要让佶儿登上大位。”
赵佶感激涕零,他跪地誓言:“往后的赵佶不给母亲丢脸,不让母亲失望。”
向氏连忙扶起赵佶,她愉悦地说道:“本宫相信,佶儿定然会做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