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一品富贵 > 第二百十六章 亲征

第二百十六章 亲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种际遇。就象他对赵普感情一样,渐渐对赵匡胤感情就淡了,不说赵匡胤对他好,换作任何一个明君,自己将这些事物弄出来,都不会差的。骑马到了潘家,将事情经过说出。

潘惟德急了:“我们那来的七万缗,早用掉一半。”

“你们怎么用的?”宋九惊讶地问。

“谁知道。”

“若是丈人回来后知道你们如此花费,你们等着挨板子吧。”

“那现在怎么办?”潘惟固问。宋九看了看他的新媳妇儿,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们用钱这么快,看看她满头珠翠翡玉的,摇头苦笑道:“我承诺过陛下,你们不交也要交。余下的钱等杭泉那边的消息。真不行,我替你们垫一垫。这是三弟四弟一个机会,你们兄弟那么多,若无这个机会,朝廷当真一一授官职?”

潘惟固唯唯诺诺。

说是他们的钱,实际全部是宋九安排的人,他们只出了少许资本与仆役,况且又是为了三弟四弟,他们不能作声。

“还有,以后有钱也不能这样用,看看衙内们,一窝蜂一起去了杭州。”

“若是你早一点多准备一些镜子就好了。”

“我那时那想得到,”宋九没好气地说,若非玉苹,自己想都没有想过大海,但也是自己疏忽。又道:“早想迟想对你们有何区别?契股的分红,也足以保你们一辈子衣食无忧。一个宰相若不贪不墨,一年才多少薪酬!你父亲一年才多少薪酬?”

兄弟俩又不作声。

宋九又说道:“还有,那个金铺早晚会设立,那才需要本钱,到时候你们手中若无钱,就等着看别人发财吧。”

“妹夫,你说了几回金铺,它倒底经营什么?”

“天机不可泄露,”宋九回到家,还要准备给另一个丈人送礼,又对玉苹说道:“要不我写一封信让你父亲学习姚内斌?”

柴荣伐契丹时,姚内斌内附,不过他的妻子儿女都在契丹,直到几年前他儿子姚承赞秘密从幽州来归附,不敢申张,否则他母亲兄弟会被契丹一起处死。前年,幽州百姓田光嗣又带着姚内斌六人从小路逃到宋朝。简单的一句话,不知背后付出多少心血,甚至宋九都怀疑赵匡胤派了高级斥候协助。赵匡胤赏赐钱帛鞍马,送到西北庆州去,姚内斌担任着庆州青白盐制榷使,素有威名,羌人惧之。称为姚大虫。这样的大臣要善待的。若是玉苹父亲有意,宋九向赵匡胤提出请求。又从海路走,未必不可以。

玉苹却迟疑地说:“父亲大人在那边也有家小。又是马家的女婿……”

“那就算了,要么你以后有机会与你父亲见面,与他好好聊一聊,实际契丹的官做得很苦的,何必。”

“嗯。”

分红开始,但宋九这个钱还是有用场,那是用于两河规划。对他的钱争议越来越少了,当这变成一种习惯,慢慢争议声就会彻底消失。寒冷的冬天迅速过去。

春天到来。

宋九让工匠们又建新桥。两座便桥北边又建两桥,又修两条大路通广场,南端又建一便桥,河南便桥推倒重建,更大更宽,但还是平面石桥,又于南边建一便桥,这样南汴水与护龙河各有七座桥梁相通。但河南的怎么利用,宋九仍只字未提。只说修作坊,建民居。同时作坊里又在制造一些东西。

随后各套初学课本面世,这一回宋九没有赚钱,也没有亏本。以成本价对外销售的,每套五千册。但中学的课本仍没有编好。赵匡胤已发出诏书,让曹彬与党进各自领兵先赴太原。

再诏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也就是前锋军主将,赵赞为马步兵都虞候。也就是军法官。以赵匡义为东京留守,沈义伦为大内部署。

宋九先是抬起头。随后就低下头。

若是原先他可能不会明白,现在终于明白一些。可能花蕊夫人想沾赵德昭的光,偏偏让宋皇后遇到,认为她不耻,说不定以为赵德昭更无耻,那是你父亲的女人。

就没有这次巧遇,家世年龄感情也不会让宋家小娘子喜欢,赵德昭比宋家小娘子还大了一岁,如何做妈妈?

赵德芳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比宋家小娘子小了七岁,还是悬差不大,但总是大了七岁。

身世不同,赵德昭母亲出身比较寒薄,赵德芳母亲是王皇后,王饶的女儿,宋家出身更贵,因此从家世上宋家小娘子也会与赵德芳走得近一点。

赵德昭成人了,也有了自己的宫邸,赵德芳才几岁,还没有出阁,继续呆在宫中,每天能见到,感情上也会更亲切一点。

再从赵匡胤本人分析,若是传位长子,他四十出头,儿子很快形成威胁,况且爱屋及乌,对王继勋都如此容忍,况且对赵德芳?再等十几年下决定又如何?

还有赵普因素。

若是赵普真心为宋朝好,立长不立幼,国家早有了储君,即便赵匡胤发生了意外,国家也能迅速安定。不说不可能,马上太原之战,说不定就会有意外发生。

但赵普不会说,因为他比自己更清楚赵匡胤的心意,这个皇位多半是留给赵德芳的,他若说立皇储那是找抽,找抽的事赵普会做吗?

既然不打算立赵德昭,一起走了,这个江山还要暂时性地派一个人守一守,为何不留赵普,恐怕郭无为的事发生后,赵匡胤心中也没底吧。至少赵匡义与他同为兄弟,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因此赵普也将随军而行。赵匡义终于得到一个天大的机会,名为东京留守,实为监国!

宋九又看了看赵普,心中叹了一口气,后来的事赵匡胤是失误,多少算是自找的,但无赵普在里面掀过来翻过去,又不会发生。实际不过份打压,关上门三赵何不是一家人?自己初次见到他们,并不是如此,那是即便分派,也是做一个样子,几人感情不错,谈笑风生。但他一次次出手,赵匡义非是草包,必然反击。这个打压反击的过程渐渐成了一部蛊母炼成史……

对照历史的结果,宋九好不容易想通此节。

只有一个人最终会苦逼,那就是赵德昭,没有赵匡义,宋家小娘子以后必为太后,她不喜之,赵德昭又是老大,长子,未必会象李隆基善待他大哥那样善待他。下场还是不好。

想通了赵匡胤不立赵德昭为皇太子种种原因后,宋九不去想了,一想心中还不是滋味。说老实话赵匡胤不是坏皇帝,说长者夸张了,但能算一个明君。

赵匡胤又以韩重赟为北面都部署,郭延义为副帅。老韩这次贬得憋闷,终于派上用场。然后又以赵逢为转运使。赵逢手中正好举着牙笏,不由大声叫了起来:“陛下,不妥,臣权知贡举,举子们的卷子未审阅,如何去前线为转运使。”

宋九也糊涂了。

赵匡胤喝道:“宰相都与朕亲征前往,何不在军中阅卷!”

宋九手中牙笏也差一点掉了,在军营里改进士的卷子?老臣魏仁浦说道:“陛下,欲速则不达,唯陛下慎之。”

前周朝三大相,范质,王溥,还有就是魏仁浦,三人全部退下了,不过偶尔赵匡胤有大事时也召三人做一个参考。其中魏仁浦召得最多。这次也做了随军参赞,一道前往。

赵匡胤意气风发地说道:“魏卿,讨伐伪汉,有太原坚城,有契丹之援,非朕,谁皆不能掌之。”

魏仁浦只能退下,赵匡胤说得也有道理,若是北汉,那一年就将它拿下了,关健后面还有一个契丹,除了赵匡胤,谁还有把握能绝对打赢这场战争呢?

但宋九看着赵匡胤的笑容,心中在想,能不能打赢都是次要的,估计赵匡胤这些年呆在宫中,呆坏掉了,一边打仗,一边当成豪华旅游去的。赵匡胤又道:“吾意已决,亲征!”(未完待续。。)</d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