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102章 佛事救饥荒文宗上天堂

第102章 佛事救饥荒文宗上天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102章佛事救饥荒文宗上天堂

元朝陈思谦,字景让,他的祖父是名臣陈祖祐。俗话说十磨九难出好人,陈思谦也正是这样,他年少时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但是他身处逆境,却奋发向上,为人机敏,聪明好学,他知识渊博,学富五车,在当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元文宗图帖睦尔登基称帝后,在天历初年开始执政,他为了治理好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收集治国能人,当时的丞相高昌王亦都护,向朝廷推举了陈思谦,当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陈思谦响应朝廷的号召,进入了兴圣宫。成为了朝廷官员。天历二年二月,他被授予典宝监经历的官员。十一月,改任礼部主事,他积极向朝廷提出建议,推行改革,他首先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获得采纳,产生了良好的治国成效,获得了元文宗图帖睦尔的信任。

天历三年二月,陈思谦被提升为太禧宗禋院都事官。同年九月,他被提升为监察御史监察官,他居安思危,针对朝廷存在的各种弊端,提出四条改革建议,他建议报告中劝告皇帝说:“皇上位高权重,关系重大,对上掌握着宗庙社稷的重器,对下关系到四海百姓的生存,过去各代帝王祖宗,舍死忘生,血战沙场,艰难创业。我们要对过去的祖负责,要为后世无数的子孙作想。自从秦、汉以来,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了,但是中国真正天下一统的时间,只有六百多年的时间。元朝开国,只有一百多年,元朝统一中国的时间只有六十多年。现在全国的民众,是过去三代、汉、唐都没有这么多。民众家里各自拥有的千金家产,他们都谨慎地守卫着,都认为是先人辛苦经常所得,来之不易,应该成分珍惜。何况皇帝君临天下。继承了祖宗舍死忘生地创建的国家基业,想将国家基业传承万世者。大臣我认为应该向你诚恳地提出劝告,希望皇帝你成为有所作为的圣主帝王,今天是皇上正逢盛大之时,正是治理国家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该励精图治,让国家强盛。”

元朝宫廷御史台臣监察官员,收到陈思谦的报告后。也不敢隐瞒不报,就把报告的原文上交给了了皇帝,元文宗图帖睦尔收到陈思谦的奏折报告,他仔细阅读后,觉得应该予以采纳,全部进行了处理,命令中书省、礼部、刑部以,及翰林、集贤两院。对陈思谦进行调研认证,写出专门调研报告上交给皇帝。那些部门里的官员们。都知道陈思谦的报告完全大公无私,完全是为了怎样治理好国家,但是由于当时是伯颜把持朝廷,一手遮天,大臣们为了顾及伯颜的情面,就对陈思谦的报告的报告。虚于应付,只是模棱两可,没有认真办理,向皇帝写出了一篇圆滑的奏章报告,递交了上去。敷衍了事。完全把治理国家的大事,当成了儿戏。

元文宗图帖睦尔不久也向朝廷里的各个部门下达了诏令,他在诏令里说,为了选拔贤能的人才,治国好整个国家,选人用人应该谨慎小心,严格选择,官员家里遇到丧事,应该让他们国家举哀,哀悼亲人。他的诏令虽然说得言词明确,说理透彻,但是朝廷里官员们却没有认真对待,不过是一纸空文,于事无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时的元朝宫廷,由于奸臣当道,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下级欺骗上级,上级欺骗下级,这些中国官场的积弊,在元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时的宫廷有一位司徒官员香山,他为了讨好皇帝,别出心裁,报告出他发现了一道神仙的符号,惊世的预言,他引用陶弘景的《胡笳曲》:“自戾飞天历,与夺徒纷纭。百年三五代,终是甲辰君。”其中有“负扆飞天历,终是甲辰君”两句诗,与皇上元文宗的生年纪号,异常符合,就认为是他接受了上天的命令,是一种很吉祥的征兆,因此他向朝廷提出请求,要求史馆记录下来,除此之外,还应该颁布通告,让中外人士广泛知晓。

陶弘景的确是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奇人,字通明,他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也就是今天江苏的南京人,他自号华阳隐居。他是中国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陶弘景生于江东名门。他的祖父陶隆,在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被封为晋安侯。他父亲陶贞宝,精通医药技术,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子集,他官至江夏孝昌相。

陶弘景写作有《陶隐居集》,流传于世。他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帮助修订《本草经集注》。卒谥贞白先生。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官府衙门,却经常整天闭门不出,不与世人交往,只是批阅公文,完成日常政务。”后来隐居句曲山,可是凡是国家遇到吉凶难料,征讨敌国的大事,当时的皇帝都要派出人员去向他咨询,他每个月都要写出几封信,向当时的朝廷提出各种建议,当时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他当时真是一位少见的奇人,牛人。

陶弘景自幼聪明异常,十岁就能阅读葛洪写的《神仙传》,他就立下志向,研究养生之道,他在十五岁就写出了一本书《寻山志》。二十岁时他被招收为王爷的侍读,后来升为左卫殿中将军。甩三十六岁时,梁国迅速崛起,代替了齐国,建立了国家。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中,即今天的茅山华阳洞。梁武帝早年就与陶弘景认识,很崇拜他,梁武帝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当官,辅佐他治理朝政。陶弘景知道后,风趣幽默地画了一张画,图画中有两头牛。一头牛在自由自在地吃草,一头牛佩带着用黄金打制的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就知道了陶弘景所表达的意思,他很不想在受到约束,在朝廷里当官。但是陶弘景虽然没有在朝廷里当官,他却书信不断。经常常与梁武帝商讨朝廷大事,因此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的思想,结合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其中杂有儒家和佛教的观点。陶弘景多才多艺,擅长书法,尤其工于草隶行书,书法精妙,被世人看成珍宝。他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其内容为历代医药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元朝宫廷里的司徒官员香山,为讨好皇帝。引用陶弘景,向皇帝投机取巧。元文宗图帖睦尔知道后,也认为他真是什么真龙天子,命中就注定应该当至高无上的皇帝,他为此专门下达诏令,要求翰林、集贤两院,与礼部的官员集会商议。认真对待司徒官员香山的提议。其实当时的文宗图帖睦尔,早已把年号改为至顺,司徒官员香山提议完全是在马后炮,他的无耻谰言,简直是荒谬之极。不值一提,不值一辩,他却厚颜无耻,请求皇帝让朝廷里的大臣召集大臣们进行专门商议,真是善于阿谀奉承,讨好皇帝。

元朝宫廷里的那些翰林学者,他们为了批驳司徒官员香山的无耻谰言,他们向皇帝引用了唐朝的故事,在唐朝的开元年间,太子宾客薛让,向武则天皇献上了一个宝鼎罐子,那上面有铭刻有文字说:“上天降下了玄妙的明证,才出现了隆基。”其中暗含唐玄宗受命于天的喜庆兆头。当时的大臣姚崇,为此写出专门的报告,表示庆贺,请求让史官记录下这件大事,向中外发布专门通告。

到了宋朝时,著名学者司马光,对那件事进行了严厉的驳斥,他认为完全是强词夺理,牵强附会,那些所谓的符瑞,吉祥征兆,都不过是那些奸险小臣的阿谀奉承的说法,后来宰相姚崇,也厚着脸皮出来作证,完全是戏弄和侮辱君王,罪过极大。

元朝的大臣们向皇帝提出,今天司徒官员香山居心不良,别有用心,引用陶弘景的留下的词曲,虽然对皇帝的生年纪号,好像有些符合,但是皇上陛下完全是应天顺人,强调元朝的正统地位,到今天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现在四海内外,无不归顺朝廷,根本用不着煞费苦心,引用歪理邪说,作为什么符命。如果听从了香山的荒诞说法,奇谈怪论,重新去提倡,谶纬之类的歪理邪说,反而为扰乱民心,干扰朝廷政体,因此向皇帝提出请求,不要再相信那些无理谎言。元文宗图帖睦尔也只好把那件事放置起来,没有再提起。

当天的元朝天灾**接连不断,先是江浙遭遇暴雨,发生洪灾,冲坏民众的良田沃土达到十八万八千七百三十八顷,造成粮食大量减产,老百姓闹起了饥荒。第二年,气候异常,江西粮食歉收,大量民众遭遇饥荒,接着湖广又发生饥荒,云南也发生饥荒,老百姓缺吃少穿,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