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梦穿康熙换乾坤 > 第二百五十三章——标准化生产

第二百五十三章——标准化生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7世纪上半叶的滑膛枪,无论是火绳枪还是燧发枪,也不管是“撞击击发”还是“转轮击发”,其实都是纯手工制品,对工匠的要求颇高。即使是同一名工匠制作出来的同一类枪械,也必然是存在诸多差别的。所以到了后世,机械化大生产条件下,谁要是拥有一杆16、17世纪的手工打造的滑膛枪,一定是当做工艺品和艺术品来珍藏的。

“老玛法,前几日我们论及研究院开办之事,玄烨曾提及过兵器制作的标准化,您可还有印象?”弘毅颇具耐心,但凡是过分超越这个时代的一些观点,都会争取留一个充裕的时间段来让那些聪明之人慢慢领会,而绝不会采取填鸭式的办法。

“小爷当日所讲,字字珠玑,老臣岂能忘怀?这几日老臣闲暇之时就多有思量,虽然纯苯,可还是有些心得的。今日又得见孙元化之大作,特别是他说的这个‘比照度数’和‘比例推算’,终于醒悟其中要义,刹那间竟有茅塞顿开之感!”汤若望颇有感触的说道。

“哈,那就好。不知您是如何看待我所说的标准化?”

弘毅心里这个美呀!汤若望能这么快就明白“武器制造标准化”的重要性,现在看来完全是一种机缘巧合!这一点从他的话语中就能听出来。若不是孔四贞“及时”奉上这两部书,估计自己要让汤若望在工业革命尚未开始、就连一根毛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弄明白这个“标准化”,可能需要耗费好多时间和精力的!

“小爷。老臣在您面前不敢打诳语。依老臣看来,这所谓标准化,一样是知易行难的!”不料,汤若望却果断给了弘毅一大盆冷水!

“怎么,不可行吗?”弘毅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即使想用到金手指,人家也根本不接纳。

“确有不便之处。”汤若望的回答依旧肯定,而且是直视着弘毅的失落眼神。

“为何?”弘毅有点泄气了,勉强问道。

“小爷,是因为工匠自身所限。”

果然!果然是这个理由!弘毅点了点头。示意汤若望继续说下去。

“小爷。现如今无论是天朝还是泰西,火器制作都必须是依靠那些能工巧匠之手。我朝顺治二年,朝廷颁旨除去了所豁各直省的匠籍,并免征京班匠价。前明之例。民以籍分。故有官籍、民籍、军籍、医匠释灶等籍。于是‘匠户’至是除之。他们往往世世代代承袭祖传手艺,官府有需,即应募雇而来。平日无事。则自讨生计。其中工艺之要紧处,都依赖父传子、子传孙这样口对口、手把手的教授,而不是其他。故而对于其中精妙之处的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制作同一款火器,往往也会有这里或者那里的不同。”

“嗯,与民生计,此举是大有裨益的。”弘毅慢慢集中了精神,打算好好听听汤若望的分析,说不定其中还有转机。毕竟,元明时代“匠户制度”在清初的取消,历史来看是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的。

“您那日所说的所谓‘标准化制造’,无非就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而无论是火药研磨配置、枪管炮筒铸造,还是零件打磨,不管换了哪一个工匠来造办,出来的火器都是一个样子,而且,从任何一件火器上取下任何一个零件,都能在另外任何一件火器上使用如常。”汤若望复述了一遍当日小玄烨的说法,以表示自己并非不重视或者不愿做,而是的确做不了。

“不错。”弘毅急忙肯定汤若望的复述,从“原创作者”的角度表示人家说的很准确。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所谓标准细则,倒是容易勘定。老臣以为在孙元化的这部《西法神机》的基础上,只要稍作明确整理,再辅之以泰西诸国眼下的通用数据、公式,就可大体厘清。但这使用嘛,恐怕……”汤若望一脸难色。

“恐怕什么?”

“恐怕是无人能用,结果只能是一纸空文。小爷,需要遵守这些标准的工匠中,几乎无人看得懂。而制定这些标准的学者之中,又无人会动的了手啊!”汤若望把他分析出的最大、也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摆在了弘毅面前。

“哦……”弘毅也是无奈点头。道理很明白了,这就是“科技”和“工艺”两者之间无法协调统一!

那些工匠,或者说手艺人,其实代表着当下大清火器制造的工艺水平。而如汤若望、孙元化等这些火器专家,所能够掌握的却是比较先进的科技理论和标准。但,工匠看不懂科技,学者玩不会工艺,实在是无奈啊!

“如此看来,此事的确急不来了。”小玄烨幽幽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