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梦穿康熙换乾坤 > 第三百五十二章——阿尔巴人队(卅七)

第三百五十二章——阿尔巴人队(卅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弘毅用别克托的嘴巴验证了自己记忆中的史料的准确性,也就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考校工作上了。

“尼康眼下看似跋扈,不过料想他的好日子也所剩无多了。”

弘毅如此下了定语,不再追究。毕竟十年之后,这位大牧首就会被流放西伯利亚,而在这之前数年,他就毫无实权了。不过,如果说彼得大帝是未来的一大对手的话,眼下的阿列克谢一世也不能不防——这小子手段也很老辣的!

“主子说的是!那……谢尔盖……,作为正教神甫,您要怎么安排他呢?”别克托念念不忘自己的这个隐形对手。

“哦,他嘛……”

弘毅突然明白过来,莫斯科的大牧首要追求教权和王权的并驾齐驱甚至高出一头,远在京师的谢尔盖神甫自然就成了阿尔巴牛录中似乎可以和别克托一较高下的潜在力量。

不过,目前这种状况弘毅是不能够允许他如此发展下去的。在封建帝制绵延数千年的中国,皇权高高在上,宗教只能是附庸和工具。以此类推,阿尔巴牛录作为八旗制下的一部分,如何能够先弄出个“两权分立”呢?毕竟时机未到!

“别克托,你的意下如何?”弘毅想起了前一世当领导的“杀手锏”——遇到棘手问题、注意未定的时候,“集思广益”是最最冠冕堂皇的一招!于是,他换做胸有成竹的样子,“故意”问道。

“主子,我为包衣佐领,自然只会效忠您,效忠皇家,效忠大清!非但如此,我手下的弟兄们也都会如此,绝不背弃我们的誓言!”别克托先理清自己和小玄烨的关系,说的信誓旦旦。

“嗯,说得好!”

“但谢尔盖也是在圣母面前立过誓言的,他是需要为普世牧首和莫斯科的大牧首宣誓效忠的!”

别克托聪明!弘毅深以为意,同样都有誓言,却冲着不同的对象,这一点很关键。

“你的意思是说……”

“主子,谢尔盖身为神甫,自然会对莫斯科的大牧首俯首帖耳的!恰恰现如今尼康大牧首在罗刹国如日中天,甚至已经凌驾于那个阿列克谢一等公之上,假若此风传至京师,恐怕对您不利啊……主子,这一点您不能不防啊!”

说着,别克托配合着自己的语气,煞有介事的双膝跪倒,匍匐在地,又扭着脖子,想小家伙投来语重心长的一瞥……

必须说,别克托这句话来的太及时了,也正和弘毅的心思!

“不错,正教与天主教不同,毕竟,他和罗刹国结合的太紧密了。依我看,正教就是罗刹国的国教,罗刹就是正教的附体!的确不得不防……”弘毅若有所思,喃喃自语。

与网上肤浅的言论不同,弘毅对由尼康大牧首引起的“分裂运动”有自己一套理解——

苏联体制下,将尼康引起的分裂运动说成是具有消极反动的性质。因为一些分裂派活动家所宣扬的末世论、洗净罪孽的思想和鼓吹脱离“现世生活”等,促使17世纪下半期大批农民和工商民离乡背井,逃往伏尔加河流域和东乌拉尔、西伯利亚等荒漠地区和森林里,在那里修建起一些旧礼仪派的隐修所。17世纪末又开始广泛发生各种残酷的集体和个人自杀事件,包括***、溺水自尽、绝食饿死等。政府对分裂派的镇压加剧了这种逃亡和自杀行为的发生……

但作为早起分裂运动的代表人物、大司祭阿瓦库姆,对于弘毅来说还是有正面意义的。当年,阿瓦库姆愤然斥责对分裂派的迫害,他说:“真奇怪,他们怎么不愿了解,怎能用火、鞭挞、用绞刑架来建立信仰呢!哪一位圣徒这样教导过,我不知道。我的耶稣没有教导我们的圣徒用火、鞭挞、和绞刑架来推行信仰。”

他给沙皇阿列克谢一世写信说:“请您不要再这样折磨我们,拘捕那些毁灭您灵魂的异教徒,烧死他们这些恶狗,拉丁人和犹太人,释放我们这些自己的人”。但当他知道沙皇决定采用尼康的思想后,就把请求变成了抨击。他写道:“兽有两只脚,两种权力标志着:其一是胜利者尼康,另一个是帮凶阿列克谢。……他虽仁慈,但用双脚触及教会,并修改了教会的章程。”

他坚信有罪的是沙皇,沙皇要为此付出代价和遭受苦难。阿瓦库姆说,“用火烧笃信宗教的信徒,你自己将受上帝的火燎”。阿瓦库姆后来又寄希望于新的王位继承人,发现毫无结果以后,便从反尼康转变为反沙皇。但自始至终他并未涉及世俗政治,只是把沙皇作为宗教上的“敌基督”者来反对。

然而在他的身后,俄国社会上各种复杂的矛盾却在这场宗教纷争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使这场宗教上的异见运动具有了越来越丰富而深远的内涵。其中之一,就是在沙皇政权和官方教会的残酷镇压下导致的旷日持久的“分裂运动”,对俄国民间的反抗运动影响极大,在俄国素来有民间的“十字军运动”之称。很多人从教会内的“持不同政见者”变成反对沙皇的“持不同政见者”,成为前近代俄国最大的反对派。

由于官方教会不承认民间教会,把民间教会称为“分裂派”,把忠于旧教的人叫做“分裂派教徒”,国家剥夺分裂派教徒的一切权力,把宣传旧教教义的牧师监禁起来或判处死刑。但是越是迫害,民间反抗情绪就越强烈,分裂派的受压制和受迫害,在下层老百姓心目中赢得尊敬和同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